第二百一十七章 你看这条河,它又大又宽!-《大明福星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朱元璋想起方世玉,不由得又叹了口气。

    朱标直接选择性忽略了朱元璋因为想起方世玉唉声叹气这件事,他耳朵都快起茧子了,每次只要提及方先生,老爹总要唉声叹气,一开始朱标还好言安抚一下,后来直接选择性无视了。

    说得好老爹心里舒服点,说不好,老爹对自己就是一顿暴揍!

    如今应天只有自己能抗揍了,原本四弟在的话,还能分担一下,或者十五弟跟十七弟也能分担一下,可如今他们都不在啊!

    “老爹,洛阳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,若是迁都洛阳,咱大明就可以重开丝绸之路,对于西域各小国的控制力,也可以更上一层楼。”

    “但方先生却说咱大明将要面临的是数千年来,最动荡的时局,未来的贸易重点并非在陆路上,丝绸之路远远没有海上贸易重要。”

    “北平虽然海运方便,但跟江南比起来,不管是物产还是粮产,却远远不是对手,因此,儿臣觉得北平并非上上之选啊!”

    虽然先生建议北平,但是朱标仍旧觉得北平不是一个好选择。

    哪怕方世玉在书中都点明了,海运将会取代水运以及陆运的存在,成为将来最有潜力的发展方向。

    北平可以走海运,难道应天就不能走海运吗?

    什么大航海时代,朱标更是觉得完全无法理解。

    相较而言,北平简直就是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啊,优点就一个,缺点一大堆。

    朱元璋闻言,却是摇头到:“迁都洛阳,对于西域诸国的控制力可以更上一层楼,但是迁都北平,却可以对辽东地区的控制力更上一层楼,这才是为父犹豫不决的重点。”

    “毕竟迁都一事,事关重大,不仅需要巨大的银钱支出,还会出现不可预估的动荡。为父先筹谋着,你替为父去洛阳长安关中地区以及北平转转,看看当地的具体情况再说。”

    ......

    洪武二十三年,七月。

    东胜神州,紫银城府。

    方世玉站在港口码头上,眼前搬运货物的民工,忙碌的身影,络绎不绝,方世玉却是心事重重,一脸凝重。

    叹了口气,喃喃自语到:“就要离开这片大陆了,也不知道有生之年,还不会再次踏足这片大陆了。”

    从洪武二十一年登陆这片大陆开始,迄今已经过去了两年多的时间了,在方世玉的领导下,对当地的印第安土著一视同仁,共同发展,为这片大陆注入了新鲜的血液,带来了先进的科技,博大精深的汉文化。

    紫银城府经过两年的发展,如今即便是较之大明很多省份,已然不落下风了。

    甚至跟云贵川等大明的落后省份比起来,紫银城府反而要领先不少。

    比如东胜神州紫银城府的粮产,如今一年下来已经高达一千多万石,除掉消耗的,仍能结余四五百万石,尤其是这里的土地,极为肥沃,简直比大明很多地方的土地更加肥沃,更适合农作物的种植。

    何况大明的大部分土地,都是讲过上千年的发展的,如今的亩产量,完全没法跟东胜神州相提并论。

    东胜神州刚刚开垦出来,仅仅是亩产量,已经完全碾压大明了,甚至都不需要列出具体的数据来反驳了。

    紫银城府结余的粮草,方世玉并不准备带回大明,反正回去的人也只有一半,舰队也会留下一部分,毕竟朱高炽也用的上。

    让方世玉最兴奋是,就要数早已堆满了大半个仓库的黄金了,这些黄金,初步估计,起码也有三四百万两之多!

    而金矿那边,仍在持续不断的开采着,熔炼着,这个数量,只会继续增加,越来越多。

    如此巨大的辉煌成就,自然离不开印第安土著的任劳任怨,踏实肯干,也离不开方世玉带来的先进科技,无论是炼金术,还是烧煤,都是至关重要的。

    朱高炽不知道什么时候走到了方世玉身边,一脸笑意的看着方世玉说到:“祖师爷,你怕是不会再来这里了,我怕是不会再回大明了。”

    实际上,朱高炽早已对这片土地爱不释手了。

    不过仍旧忍不住感慨了一番,毕竟遥远的大明北平,还有他的亲人。

    方世玉翻了个白眼,说到:“谁说的?等科技发达了,海路稳定了,想回去,或者想过来,也不是什么难事。再说如今距离返航还有大半年的时间,那边的铜矿跟铁矿,如今开采进度如何了?”

    方世玉甚至都已经开始构想空中交通工具了,如今的时代,虽然想发明发动机几乎是不可能的,但是搞个热气球之类的,显然不是什么难事,只需要搞点石油当燃料就行了。

    “正在进行中,铜矿如今的日产量已经达到了两万斤左右,铁矿则要更多,日产在三万斤上下。只是加起来,也没有金矿的日产多,毕竟投入的人手差距太大了。”

    “祖师爷,你又不需要带走多少铜跟铁,所以现在倒是不用急着去开采跟熔炼。”

    朱高炽,闻言缓缓回到。

    朱紫怡也缓缓走了过来,好奇问到:“东胜神州的东西,都要带回大明吗?”

    方世玉笑着回到:“不用全都带走,咱们的舰队也装不下那么多,挑重要的带走就行了,如今已经可以开始装船了,别等走的时候再装,浪费时间。”

    朱标跟罗复仁以及吴元年虽然不在了,但是拿着小本本记录的优良作风,似乎感染到了朱紫怡,时不时就拿个小本本在写着什么,方世玉也没有问过。

    转头看向朱高炽,继续问到:“如今紫银城府登记在册的印第安土著有多少?”

    “截至到上个月月底,紫银城府下辖的三个县一个关,登记在册的人口共计是九十六万余人。其中五万人在金矿做工,三万人在煤矿做工,至于铜矿跟铁矿,则各为两万人。”

    “其中有将近十五人的妇孺,从旁协助,负责运送煤炭到金矿,运送粮草到各大矿区,以及将熔炼好的金条,铜铁运送到码头。”

    “矿区的开采,共计动用了将近三十万人,余下的六十多万人,则是分成两部分,除掉老弱病残,一部分在负责城池的修建,一部分在负责开垦荒地种植农作物。”

    “祖师爷,俺还是想说,是不是应该尽早制定货币的制度啊?这么一直以物易物的搞下去,也不是个办法啊?”

    朱高炽讲完各种数据之后,不由得再次问起了关于货币制度的制定问题,想让东胜神州尽快发展起来,货币制度显然是不可或缺的。

    一个繁荣稳定昌盛的社会,除了农业,还需要商业,而货币则是商业发展的根基所在。

    方世玉闻言,终于点了点头道:“嗯,熔炼出来的铜,我就不带回去了,你就地铸造吧,直接铸造成洪武通宝,以如今东胜神州的生产力跟物资,物价这一块还得掌控在紫银城府手中。”

    “你先去铸造两千万的洪武通宝吧,紫银城府不是有不少余粮吗?那就先把这些余粮卖出去,先给那些登记在册的人,制定一个工薪制度。”

    “紫银城府以及下辖的三个县一个关,外墙已经全都修建完毕,来投奔的印第安土著数量,明显放缓了,不过人口的增长速度,却是明显提升了。”

    “所以着三县一关,是不够的,在紫银河流域,再寻一个合适的地方,继续修建一座新的城池,按照这个速度,要将附近的所有印第安土著,都吸纳过来。”

    方世玉一开始没答应朱高炽关于货币制度的定制,只是因为还不到时候,东胜神州的整个规划,方世玉早就了然于胸,这里,将会成为大明的一部分,成为华夏的另外一片净土。

    整个东胜神州,有数不尽的财富,大量的人口。

    只要朱高炽在东胜神州站稳了脚跟,即便是大明亡了,汉人的政权,也将东山再起,永不灭亡!

    “金矿继续加大开采力度,明年咱们就会返航,一切顺利的话,洪武二十五年咱们就能达到应天府了。次年,我会派舰队,给你们运送物资,另外换一批人驻守东胜神州,让想回大明的兄弟回去。”

    “这里的黄金,以及多余的铜铁,我会都带回大明,如果在我们走之前,能够找到银矿,那就更加完美了。”

    方世玉点了点头,继续说到。

    虽然东胜神州最终会成为大明乃至华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,但短时间内,东胜神州只会成为大明的附属殖民地,为大明源源不断的提供所需要的一切物资。

    方世玉对于东胜神州的殖民方式,无疑是文明的,对于本地的印第安土著也是一视同仁的,只要你愿意干活,那就有饭吃,有钱赚。

    大明的将士,华夏的汉人,不会对他们肆无忌惮的屠杀。

    如果没有方世玉的出现,这群印第安土著,将会被欧罗巴的白皮猪们赶尽杀绝。

    而这片大陆最后则会成为二十一世纪的米国,那个恃强凌弱,欺男霸女,打压华夏,阻止华夏一统的罪魁祸首。

    方世玉来之前,这片大陆那是啥都没有,只有一群印第安土著,实际上就连印第安这个名字,那都是欧罗巴的白皮猪们取的。

    1492年,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后,以为这片大陆是印度,于是当地人就莫名其妙的变成了indians(印度人),汉语为了做区分,才将它翻译成印第安人,实际上印第安人并不称呼自己为印第安。

    他们有自己的名字,此时这片大陆上的原住民部落,较大的有十二个,分别是切罗基、纳瓦霍、苏族、齐配瓦、乔克托、普韦布洛、阿帕齐、伊洛魁、拉姆毕、克里克、布莱克福德、齐克索。

    如今着十二个较大的原住民部落,仍旧没有归属紫银城府,所以方世玉才会下令,继续扩大统治区域。

    而这是个较大的原住民部落种,纳瓦霍人的语言极其晦涩难懂,以至于二战的时候,竟然成了米军的特殊译电员。

    比如电影《风语者》,讲的就是纳瓦霍人的故事。阿帕齐则成了米军直升机的代号。

    不过后世的人都习惯了印第安人这个称呼,方世玉也就懒得再改了,反正将来这群人,都会被汉化,越来越趋近于汉人,印第安人乃至印第安,都将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,至于米国,还是扼杀在摇篮最好。

    实际上印第安人本来就是东亚人种,从白令海峡进入美洲大陆的。印第安人分南北两部分,其中拉美跟南美的印第安人,主要从事农耕,北美印第安人则以游牧为主,主要食物是美洲野牛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