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四十七章 朝鲜我说了算-《大明福星》
第(1/3)页
文华殿。
内殿。
方世玉的面前,杨寓,景清,解缙。
三个人目光凝重的将朱棣的家书看完后。
方世玉出声询问道:“你们什么看法?朱棣想买火器,是为了扩大自己的领土,但这些火器流入到朱棣手里,定然会威胁老七,十三,二十的安全。这可不是一件好事。”
方世玉还是希望能够尽力平缓各地藩王之间的势力,让他们没有人可以做到一家独大,所有人都依附在中央朝廷下。
代表天朝的意志,征服整个世界,才是最重要的。
一旦他们其中,哪个藩王一家独大,获得了其他藩王的支持,难免不会反攻中原。
杨寓道:“这个,就要看殿下如何决断了,闽王在信中说,要洪武二十四式火铳,他明明知道朝廷已经列装了洪武二十七式线膛枪。”
“对于线膛枪闭口不谈,闽王本就是战场上下来的九大塞王之一,也见识过线膛枪的威力,想必他应该是没有反意。”
“不过这也只是微臣的浅显判断,不足以佐证。”
在杨寓看来,朝廷这几年,中央军,边防军,地方军,都已经完成了线膛枪的列装和训练,士兵们对线膛枪的能力,熟练度,已经今非昔比。
甚至可以说,线膛枪在大明的普及,洪武二十四式火铳,已经成为了过去式。
解缙道:“虽然说今天闽王没有造反的心思,但若是他日,闽王得到朝廷这批火器,一旦他统一了西牛贺洲的次大陆。”
“从地图上看,他已经拥有了一个非常强,地理位置优越,四面环海的国家,到时候,经过三五代人的磨炼,传承。”
“谁也不敢保证,日后的闽王系,会不会有造反的可能,微臣浅见,应当严苛训诫闽王朱棣,火铳虽是过去式,但也不能让闽王统一西牛贺洲的次大陆才是。”
“不然的话,对于朝廷在海外的经营,将会是一个威胁。”解缙直接开口,感觉单单口头回绝朱棣还不够,他要用最强硬的语气,让朱棣放弃统一非洲的心思
朝廷那么多藩王,为什么分散在四处,同一块大陆,相隔甚远的同时,一块大些的大陆,至少要有四个以上的藩王。
为的就是防止一家做大,会动摇中央朝廷在海外的统治基础。
方世玉见景清不说话,开口道:“景清,你怎么不说话?”
“殿下,这种事情,不应该是和七军都督府的勋贵们谈嘛?”只有景清看透了其中的意味。
关于军火的事情,向来都不是文官集团可以做决定的,军火的买卖,文官能分到的利润,喝汤都算不上。
这也是为什么,文官对火器没什么太大的感触。
方世玉笑着摇头道:“找那帮丘八谈,肯定所有人都说卖,他们只会认为朝廷拥有更强的武器,有着各种优势条件,藩王翻不了天。”
“那殿下的决定,就已经很明显了!”景清耸了耸肩,卖与不卖,完全就是方世玉的心中想法,他想卖,有一千万个借口卖给朱棣,乃至于直接送给朱棣。
他不想卖,也有一千万个借口,回绝朱棣,斥责朱棣。被景清一语惊醒,方世玉苦笑着道:“这就错了,相反,我是想卖的,但不能卖的这么便宜,也不能卖的这么轻松,主要的问题还是,如何限制朱棣的发展,这个才是最重要的!”
方世玉面色平静,卖军火赚钱,为什么不卖呢,而方世玉没去七军都督府,最大的原因,并不是如同景清说的那般,方世玉并不想要卖军火给朱棣。
只是他更需要一个可以限制朱棣发展,规避朱棣会给中央朝廷造成一定危险的方法。
“那这个就简单了,殿下既想让藩王迅速发展起来,瓜分整个世界,又想让各地藩王实力相当。”
“最好的办法,就是一起拉拢,卖给闽王多少,一并卖给其他藩王,特别的同闽王处于同一地区的藩王们。”
景清继续说着。
对于这种事情,他还是有一定见解,朝廷对藩王的控制,实则并不算多么严格,只是大家离开大明的时候,势力配备,人员补给,都是一样的。
只是其中,有的在南瞻部洲,有的在西牛贺洲次大陆。唯独朱权是去年跟着冯诚出海,在全球航行的路上,到了东胜神洲的时候,朱权就要去他的权植河就藩了。
“一并发展,但是其他藩王没有上表购买火器,难不成要朝廷免费赠与?而且就算是免费赠与,派谁送去,也是个问题啊!”
方世玉一时头大,虽然朱高煦是要返回的,但方世玉若是把送给其他藩王的火器弹丸交给朱高煦,那不就是肉包子打狗,有去无回嘛。
景清微微摇头道:“朝廷的海军数量依然是严重不足,水军将领也匮缺的很。希望今年的海事学院建成之后,能有学子成功结业吧。”
帝国要发展,少不了要各种各样的人才,海军有海军的人才,虽然海军更多的是看双方装备差距。
陆军有陆军的人才,虽然也是比较重视双方的装备差距。
而这些人才,发出的能力,实则并不单单是战场上的场战争的胜利。
往往触动人心的,都是临危之时。
“算了,军火的事情,我自己在想想吧,我今天把你们招来,耽误你们沐休的时间了,先回去陪家人吧。”
“殿下体恤,臣等自当竭力。”杨寓躬身作揖道。
今天来到文华殿的,可只有他们三个,内阁首辅一人,次辅两人。
望着三人离开的背影,方世玉突然开口道:“景清,我记得你有个女儿,是吗?”
景清目光一凝,狐疑不解的看了眼方世玉道:“殿下,是这样的,小女年幼,只有四岁,顽劣不堪。”
“可许人家?”方世玉直言道。
景清俯首道:“尚未!”
“嗯,我知道了。”方世玉从桌子上拿起一本奏疏,示意景清可以离开了。
眼下最重要的,却不是给自己儿子找媳妇,朱棣的书信,真的是困住了方世玉,他当然是想卖军火的。
朱棣说的不要朝廷库存,真的就不要朝廷库存了?
朝廷若是愿意卖库存给他,他高兴还来不及呢,这句话不过是用来掩人耳目的罢了,先提高要求,让朝廷讨价还价。
哪怕是朝廷库存的洪武二十四式火铳,也不都是洪武二十四年制造的,大量火铳都是生产于洪武二十五年,洪武二十六年。
从生产出来,到列装全军,最终经历一定的时间后被军队淘汰。
这些火器放在眼下的世界,不能说是绝对领先,但也不会差于任何国家势力的火器。
景阳宫。
庆慎郡主正在临摹着什么,见到方世玉的身影,笑着起身道:“殿下来了怎的也不遣人告知一声。”
“妾身这边也没有半点准备。”
庆慎郡主头发略显蓬乱,终日将自己锁在屋子里,做着一些让人无法理解的事情。
方世玉道:“那也不能这样说,我来就是问问,事情办的怎么样了?可以开刊了吗?”
“大致已经规划的差不多了,最近这段时间,翰林编修又送来了一些稿件,对全国御史,锦衣卫发现的问题,进行了严格批判。”
“凡是涉及到贪污,腐败的官员,朝廷严厉抓捕斩杀,不留一点余地,极尽全力增长朝廷在百姓心中的公信力。”
“只是成本太低,售价也低,怕是不好推广。”庆慎郡主拿着一张报刊,递给了方世玉道。
“成本压缩在多少钱?”
方世玉面色沉重,这么好的报刊板块,极力维护朝廷公信力,塑造朝廷光辉伟岸的形象,为国为民的精神传播。
几百年之后,大明一定可以率先掀起民族热潮。
华夏人民,从不缺少拼搏奋斗的韧性。
庆慎郡主道:“一贯宝钞,可以生产五份,但是无论运输,还是人工,都需要投入大量的钱进去。”
“只怕会是个亏本的买卖。”
庆慎一脸凝重。
从京师发行,向南大明一直能到交趾布政司,西边有乌斯藏都司,庞大的帝国,交通没有完全解决,想要将这些东西推广开,难度还是非常大的。
“运输是问题的话,那就不搞运输了。”方世玉将报刊放在桌子上,面色平静道。
庆慎郡主一脸凝重,迟疑不决道:“不推广了?”
“当然要推广,但是我们完全不需要从京师送往每一个地方,两京一十五个布政司,建立十七个印刷局。”
“中央朝廷负责出原版稿件,送往各地,由各地进行印刷,售卖,也可以很好的将报刊推广出去。”
“而且报刊的主要销售人群,还是中产阶级。”方世玉直言道。
大明虽然还在风风火火的扫盲运动,全境内兴建各种各样的学府,医学,法学,技术学校,军学院,女子学院。
饶是朝廷大力扶持,给予入学优惠政策,实则还是有许多人,没有能力入学,无法读书。这也是古社会许多顾及不到的一方面。
庆慎郡主迷茫的目光看着方世玉道:“什么是中产阶级?”
“额,好吧,中产阶级简单来说就是地主老财。富户商贾。他们有钱,也有能力读书。”
方世玉耸了耸肩,报刊做的再好,也要老百姓买得起才行,而如今新问题是,老百姓买得起报刊,但是他们看不懂报刊。
这真的是足够让人抓瞎的了。
庆慎轻笑着点了点头道:“殿下知道的真多。”
“嘲讽我?你是不是跟徐妙锦学坏了?都学会讥讽我了?”方世玉上下其手的同庆慎说道。
“殿下,弄乱了,一会还要收拾,如果在全境每个布政司建立一个印刷局,倒是可以完成推广的重任,减少朝廷运输的成本。”
庆慎郡主连忙跑到一边,语气严肃道。
方世玉无聊的坐在椅子上,双手搭在脑后,看着庆慎郡
主道:“我倒是真有个很严肃的问题想要问问你。”
“殿下是想问朝鲜的事情吧。”庆慎郡主也不是傻子,见方世玉表情严肃,这在往常是不可见的。
方世玉道;“嗯,朝鲜的地理位置,对中央朝廷很是重要,当然,朝鲜愿意永为藩篱,我也无心染指那块地方。”
“现在重要的是,文华殿支持四舅子李芳干,七军都督府支持小舅子李芳远。”
“他们已经在文华殿和武英殿的支持下,打了半年时间了,再这样打下去,怕是整个朝鲜都要打没了。你说,我应该支持谁?”
方世玉表情及其严肃,朝鲜那块地方,要与不要,对于中央朝廷都不重要,一个三面环海,被大明在海上和大陆上同时包围的国家。
至于他们谁做朝鲜国王,对于方世玉而言,实则都没有什么差别,让你来朝贡,你就进京跪着就行了。
不让你来的时候,你也别求着。
庆慎郡主哀叹一声,对方世玉说道:“嫁鸡随鸡嫁狗随狗,妾身既是嫁入皇宫,便不能以母家为主,只是期望殿下,无论支持谁,能尽早平息朝鲜的战火,免去子民水深火热。”
庆慎郡主一脸哀愁道。
她也不知道,自己这个时候说出来,让方世玉支持谁,会发生什么,大明文武在中央朝廷较劲,永远分不清胜负。皇帝不会允许文官插手军队,同样也不会允许七军都督府插手内政,他们两个想要较劲,就只能在海外,你扶持个,我扶持一个,就在那里打一仗。
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