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91、铸钢重炮-《明末钢铁大亨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这个时代的炮战距离一般不会太远。因为准头太差。一百米距离,炮弹能偏出去二三十米。百米距离肯定能击中敌舰,但打在那里就没谱了。所以,这个时代的普遍炮战距离都在五十米左右,一百米都算远的。

    因为火炮和炮弹自身设计和质量上存在缺陷。炮弹是球形,理想情况下,重心在球心。首先这个时代的工艺,不可能加工绝对圆的炮弹,也不好控制实心金属的重心一定在球心。

    结果炮弹在飞行中受到空气阻力的影响非常随机,随机地朝各个方向翻滚,造成炮弹飞行轨迹非常不规则。

    前装炮,为了能顺利地从炮口装填炮弹,炮管内径只好比炮弹稍微大一些,流出所谓“游隙”,结果发射时炮弹后面的火药燃气不断外泄,冲击着炮弹在炮管内随机翻滚。

    炮管采用内外模具夹着铸造,铸造出的炮管不一定是笔直的,受制于这个时代的工艺水平,炮膛不平滑,不精密。这样炮弹在炮管内翻滚更加不规则,出膛时朝哪边飞去没法预测。

    最重要的是船在波浪中式六个方向的运动。尤其是高海况下,起伏摇摆不定,火炮的炮口活动范围很大。瞄准时点燃引线,等开炮时,可能炮口移动了,不知道这一炮打到哪里去了。

    使用烧红的火钎子从炉火里拔出来,直接插进火门,立刻就能开火。这样虽然效果好些,但是在满是火药堆积的炮仓里使用明火,也是一种作死行为。

    杨凡的炮弹要好一些,因为有镗床把炮管的精度提高了,他的炮管内膛笔直。铣床把球形实心弹的外表切削的浑圆而光滑。火炮有扳机击发装置,因为他有雷汞火帽,把火帽安装在火门,然后用拉绳控制扳机和击锤就可以。

    瞄准了,立即拉绳,立刻就可以开火。这些装置让杨凡的重炮在海战中占尽优势。同时,他的弹簧复位装置,也提高了射速。

    杨凡的爆炸弹也有优势,因为这个时代的黑火药发射药膛压低,所以爆炸弹的弹体不需要太厚。可以多装炸药。因为交战距离近,不需要太大的初速,所以装药少,膛压也下来了。

    /130/130809/31635375.html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