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章 仗要打,钱也要赚-《我不是戾太子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大汉朝与匈奴征战多年,而打仗都是要钱的。

    起初由于有着前朝文景之治留下的厚家底,在武帝登基之初,谷仓里的粮食多到烂掉,钱库里用来串钱的绳子因放久了而被磨断。

    就算把全朝文武百官抓去国库数钱,都能数到手脚抽筋,自然是够这位皇帝拿来发兵打仗的。

    可是随着一场场战争的发动,钱也在一串接一串地烧。

    烧光了,烧不动了,就会从其他渠道榨取财币用作军资。

    从哪里来呢?

    当然是巧立各种税目,做生意要交税,卖自制手工艺品要交税,买个车买条船也得交税。

    官方甚至还搞了个叫告缗的制度,让老百姓互相检举揭发偷税漏税的行为,举报有功就有赏金。

    除此之外,还有卖官换钱、允许花钱赎罪等各项操作。

    就这样,一点一滴的财富通过各种渠道汇入到了国库中,支撑着大汉军队的一次又一次地远征。

    可久而久之,百姓也逐渐不堪重负,加之此前还频发蝗灾,这么下去早晚会到一个极限。

    作为一国之君,千古一帝,武帝怎会不知?

    但是远征匈奴的功绩在前,加上政治方面的考虑,他不可能立刻转变国策,停止对外作战。

    毕竟这些年对外的战绩也是他让京中权贵势力闭口缄默的有力武器。

    只能边打边缓和经济情况。

    其实从四年前开始,武帝就已经开始着手废除部分严苛的经济政策了。

    只可惜后来的数次出征,大多无功而返。

    而丝绸之路也在后世才发挥出了它的最大作用,起码在武帝执政期间,大汉在这条路上还是入不敷出的。

    到最后农民破产流亡变成流民,流民起义,百官又有怨言,对外征战又不利,大汉帝王的权威摇摇欲坠。

    等大家反应过来才发现,这些年天子的穷兵黩武,让整个社会都陷入了没钱的境地。

    各路矛盾集中之下,可怜的太子不就成为了献祭给天下的牺牲品嘛。

    其本人甚至死后还在宣帝朝被整了个“戾太子”的封号,在地下听了都得脚趾抓地。

    刘据叹了口气,一切说到底,还是钱的问题!

    自己此前一直把汉武帝的战略重心放在军事上,而朝中诸臣想必也是这么觉得的。

    但是却很少有人猜到,这位帝王的心思已经有点变化了。

    这么看来,对外的仗既然要接着打,钱也得跟着赚起来!

    刘据的心中有了想法。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