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贞锦依只好自己再多说些:“那你和良三娘子几时进省城呢?” 纾锦宛咽下一口食物,缓缓答道:“还未定下启程的日子,须等锦官院派人来,总要待那边安排停当吧。” 她的性格显然要比陵锦佑她们沉稳得多,问一句答一句,有时问了也未必回答。 贞锦依同她拉了一阵话,也只打听到省城的锦官院之前来通知过丝坊,叫她们预备进省里去,但近来又没了动静,派人去问,只回说让她们等着,那边自会安排。 良三娘却怕万一锦官院突然来催,这边来不及准备,便让大伙儿把暂时不大动用之物收拾装箱。坊主良三早已带上儿子到省城去了,一面在那里的找地方开设良家的新机房,一面打探消息。她自己则在坊中仍领着大家继续做冬天要用的活计。 如今坊中众人虽也在猜测打听启程的时间,但因坊主娘子很是镇定,大家做起事来还算井井有条。 她们不知道的是,江安省城景州的锦官院里的人们也在猜测打探,只不过打探的是朝廷关于织造新政的举措是否会终止,哪些官员又会受到牵连。 此时也是各种消息暗中流传,莫衷一是。 数日之后,原先定于冬月末呈送京城的大年的贡品提前被装上了船,从大江码头经运河送去了京城。 江安锦官院督办珞兴阳的奏疏摆在雕龙描金的书案上。 一同呈上来的,还有他与新任农桑劝谕使绎焕宗交给内阁的答复奏本的抄件。 “老师,内阁呈进的条陈,竟丝毫没有提到这个奏本。” 已登基六年、亲政四年的正昌帝早已学会了喜怒不形于色,知晓内阁隐瞒了奏本,还是他现在最关心的事,他心头虽是怒极,仍是不露声色地叫太监把自己的老师郑太傅请来书房,对外只说让他来讲经书。 郑太傅在正昌帝刚被封为太子、才只有十岁时就已做了他的老师,对这个皇帝学生的脾性深为了解。 别看他今年才二十二岁,却早有雄心壮志,要彻底革除朝中因循守旧的弊端,做一番前所未有的大事业。 刚一亲政,年轻的皇帝就迫不及待颁发诏令实施新政,虽然屡受朝中员老重臣的阻碍,却反而被激发了斗志。 郑太傅是他坚定的支持者,但也怕他太过急切,反而致使朝局不稳。 内阁是怎么做事的,他这个三朝元老再清楚不过。 第(2/3)页